公司消息

HWA-HSIA

2020-03-30

公司消息

《2000大CEO速報》疫情對策|華夏玻璃接班人:以台灣為基地,自己當代言人布局東南亞

Web Only 文 康育萍/王建棟攝 2020-03-30

新冠肺炎疫情瞬息萬變,全球供應鏈的斷鏈危機,也迫在眉睫。《天下》編輯室持續追蹤2000大企業CEO的最新看法,不斷更新,掌握全球經濟第一手情報。本週登場的是,事業橫跨兩岸的台灣第一大日用玻璃廠華夏玻璃。

發跡於聞名全球的玻璃聚落新竹,華夏玻璃成立近百年,經歷四代傳承,1990年代也搭上台商西進投資風潮,全盛時期在中國共有6座玻璃廠和模具廠,生產各式玻璃容器,客戶涵蓋台灣、中國、歐美一線食品飲料大廠,兩岸年營收合計達60億元。

但也因為將重心放在中國,當新冠肺炎逆風來襲,華夏玻璃首當其衝。第四代接班人、現任執行長廖冠傑坦承,「真的是措手不及,我們比較悲觀,(中國復工)可能要7月、8月才可能慢慢恢復到正常的狀態。」

爲了救火,華夏玻璃做的第一步,是確保上遊原物料供應無虞,避免陷入復工也無料可生產的窘境;第二步則是重新調配產能,砍掉低毛利訂單,專注生產高毛利產品,減少成本開銷;第三步,持續發展電商、經營YouTube頻道,開拓東南亞市場,等待下一次復甦。

先是中美貿易戰,緊接著新冠肺炎,華夏玻璃今年營收預計比去年減少四分之一,僅約45億元。但是,百年大廠正在轉骨中,趁不景氣之際調體質,「只能趁機把自己調整好、準備好,等待疫情過去,」廖冠傑說。


以下為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、副總經理廖唯傑專訪紀要:

今年從1月24號武漢宣布封城開始,我們就知道這衝擊一定會滿大的,整個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勢必大亂。

尤其運輸系統遭受結構性的斷鏈,所有物流中心都停擺,卡車在通過城市到城市間的大橋,都必須要有通行證,原物料供應、客戶的貨物運輸變得非常困難,整個中國就像是時間停止一樣。

到3月初的時候,中國政府卻說要拚經濟、拚復工,它整個態度變化速度是很快的。1月、2月還在封城,現在要復工,但復工第一個要通行證,要許可證,員工需要的口罩、酒精,企業都得自己去張羅。

如果員工是外地來的,它還要求一一比對行蹤,而且這些紀錄都要傳到當地政府,這對很多公司來說很難,整個復工的過程真的是困難重重。我們觀察,可能要7月、8月才可能慢慢恢復到正常的狀態。


以台灣為基地

其實現在不是沒有需求,客戶也不是不拿貨,對我們的產業來講,不管天災人禍,你吃東西還是要吃,你喝東西還是要喝,醬瓜、酒都還是要用(玻璃)瓶子裝,需求還是存在,對我們來說,訂單都還是可以接,就盡量轉到台灣公司生產。

但現在最大的困難是,怎麼說服歐美客戶,台灣的狀況沒有那麼嚴重。我昨晚12點才跟一個加拿大客戶講了一個多小時電話,不斷地說服他,我們台灣的工廠還是正常運作。他們看到台灣確診數量愈來愈多,難免會擔心,台灣會不會像武漢一樣封城,你會不會下個月就出不了貨?

因為,客戶最重視的就是三件事:價格、品質、交期,我們也只能一直說服他,給他信心,台灣現在報關、運輸都還不受影響,我們可以正常出貨,請他相信台灣防疫還是做得很不錯。

這個客戶也告訴我們,他的競爭對手,如果以前都在中國採購,現在只能改往全世界其他地方跑,譬如中東、印度,到處亂竄搜括。所以,其實市場不會消失,只是會因為這次疫情而重新分配 。

回想起來,我們一開始做最正確的一件事,就是趕緊調度原物料供應。


趕緊調度原物料供應,砍掉四分之一產品線

玻璃的原料是矽砂,早在1月底,就聽說原物料的船從澳洲來台灣可能會有問題,澳洲政府會對出關的船加強檢驗。但我們大部分原料都從澳洲進口,還好先前就有跟其他供應商接觸,也磨合了一段時間,結果1月底一有狀況,我們馬上請財務準備足夠的現金流,然後打給新的供應商,請他大量出貨,來補足原本澳洲的缺口。

現在對企業來說,現金流非常重要。現金流要管理好,不能斷掉,而且如果現金還充裕的話,就趕快盡早進原物料,因為即便中國復工、台灣不受影響,但疫情燒到歐美,如果他們沒辦法順利出口(原物料),你也沒辦法開工生產。

除了確保原物料供應,我們也砍了中國大陸四分之一的產能。

例如,把原本廣東江門的玻璃廠、中山和上海的模具廠關閉,整併到剩下鳳陽、無錫兩個廠,趁這個時候調整產能和產品線,把一些低價、低端、低毛利的產品砍掉,像是一般的玻璃器皿,改做高毛利產品,像化妝品、洋酒瓶。

這一、兩年因為中美貿易戰,川普對中國發動關稅戰爭,剛好玻璃輸美要課25%關稅,我們中國的廠沒辦法再做外銷,只能做內需。

但是,中國客戶對玻璃製品的要求,多數還是廉價大量的產品,對手也都是拚價格,我們如果不想在紅海裡競爭,就只能盡量差異化,往高毛利的產品線走。

以前我們想的都是做大,現在改走小而美路線,雖然營收會掉,但至少趁機調整產能和人力,節省開銷,把毛利維持跟過去一樣的水準,先撐過這段日子。原本我們兩岸營收加起來大約60億,今年可能衰退到45億左右。

至於自有品牌,去年這部分營收4億多,但90%到95%營收都來自中國,受到疫情影響,很多客戶也都停止拿貨,今年預估營收有1億多就算不錯了。


在東南亞掌握最後一哩

但去年開始,我們透過電商往東南亞發展,像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,除了有一組人專門負責營運,也請當地的網紅拍影片宣傳。

不過,東南亞語言和風俗民情都跟台灣差很多,我們也還在摸索中。

目前表現比較好的是印尼,有1億內需人口,而且他們很喜歡網購小的玻璃瓶、滾珠瓶,來分裝萬金油或清涼油,可能因為天氣太熱、蚊蟲多,當地人習慣隨身攜帶藥品,所以有這些需求。

和中國熱賣的產品就很不同,我們在中國賣得最好的產品,幾乎都是大的玻璃瓶、罐子,他們會買來釀藥酒。

我們同時也經營YouTube頻道,自已當代言人,希望可以透過比較生活化的方式,讓一般人認識玻璃,覺得它是有溫度的,不是冷冰冰的產品。

像最近就結合時事,教大家怎麼用玻璃瓶、酒精來消毒,其實玻璃瓶的氣密效果比塑膠瓶好,酒精放在裡面幾乎可以永久保存,像這些知識大家如果了解,久而久之也會比較喜歡用玻璃製的產品。

經營自有品牌本來就是一條漫漫長路,今年中國和東南亞的狀況,可能都不太會有明顯起色,只能當作先布局,等明年再加大行銷,去擴大宣傳這一塊,相信應該可以有不錯的業績。(責任編輯:吳凱琳)


文章出自《天下雜誌》
 

TOP